活好,最后的胡杨
今年9月,我有幸到奇台魔鬼城、木垒鸣沙山、昌吉老龙河看到同处沙漠深处,各具特色的胡杨。
胡杨一个世间生命最坚毅之树木,傲立在大漠中阻挡风沙、抗衡干旱、捍卫绿色。
胡杨 “生而一千年不死,死而一千年不倒,倒而一千年不朽”,在文人笔下,胡杨就像一个英雄,一种图腾,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。
胡杨是地球上荒漠地区典型的耐旱性最强的植物,据考古和史料记载,胡杨迄今已经在新疆地区坚守了6500多万年,生命力之强令人咋舌。它能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,对温度大幅度变化应对自如,能够忍耐极端最高温
然而,凡是出现过英雄的地方,通常都曾发生过灾难。即使坚强如胡杨,也阻挡不了生命的消亡。据资料记载,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,新疆奇台恐龙沟、库车千佛洞、甘肃敦煌铁匠沟、山西平隆等地都发现过胡杨化石。而如今,除柴达木盆地、河西走廊、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,大多都蜷缩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奇台县、木垒县的沙漠深处。它们多生长在被称为“极旱荒漠”的区域。谁能想到,就在并不遥远的西汉,它们还曾经庇荫过古楼兰、龟兹等西域三十六国的文明;就在离我们近若旁邻的清代,在西行的丝绸古道上仍不乏“胡桐遍野,而成深林”的景致。但是,随着人类无止境的拓荒、无休止的征战以及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,那骄人的文明、优美的风景连同忠贞不渝的胡杨被黄沙一同埋葬。
胡杨固然是刚毅的,固然是神奇的,固然值得人们景仰和颂扬,但它毕竟不是神,若超越生命所能承受的极限,它同样会死、会倒、会朽。也许,随着生态的日益恶化和物种的逐步退化,它仅仅能够扮演苍凉大漠中守卫安宁的最后一名卫士,阻隔风沙的最后一道屏障,诠释生命的最后一抹绿色,在艰难的维系,在痛苦地坚持,在无奈地支撑,直到被肆虐的风沙完全吞没。也许,若干年后,胡杨——这个曾经令我们肃然起敬的物种,将永远从地球上消失,到那时,天地之间也许仅剩下千里疾风,万丈狂沙……
但愿我们以后见到胡杨,不仅能赞扬其生命之顽强,而且能更多的警醒生态之脆弱!
活好,最后的胡杨!